|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于揚 李玉坤 攝影 張琮
因單日游客量達到82.5萬人次,周口市淮陽縣太昊陵朝祖會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成為“全球單日朝拜人數最多的古廟會”。這場延續千年的傳統廟會,每年都在農歷二月初二當天開始,至農歷三月初三結束,會期一個月,全球罕見。3月8日,農歷豬年的太昊陵廟會又一次盛裝啟幕。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現場采訪時發現,今年又新增了不少民俗技藝展示、民間表演巡游等項目,為千年古廟會助興添彩。
千年古廟會,天下稱第一
這幾乎是一場從深夜就開始的廟會,3月8日凌晨零點剛過,就有民眾涌進太昊伏羲陵,焚香祭拜人祖,祈求平安健康、農耕豐饒。今天早上6時許,天剛蒙蒙亮,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進太昊陵看到,游客們已經摩肩接踵,他們攜帶景區免費提供的標準香支和鮮花,向太昊伏羲氏祭拜祈福。來自浙江的一位游客說,早就聽聞河南太昊陵廟會的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以后有機會每年都會來逛廟會、拜人祖。
據介紹,太昊陵廟會,又稱羲皇故都朝祖會,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傳統廟會,至今已有6000余年的歷史。其淵源之久、聲勢之大、會期之長,堪為“天下第一”,并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數千年來,太昊陵廟會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如今的太昊陵古廟會,隨著規模和影響力的逐年擴大,已從過去單一的燒香敬神逐漸發展成淮陽縣標志性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地標,也因此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民俗老技藝,添彩古廟會
記者在今年的廟會中發現,除了傳統的民間巡游表演外,新增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類的展示。
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黑陶技藝展示臺前,代表性傳承人、淮陽縣工藝美術家協會主席張輝,正在向游客介紹黑陶的發展歷程。隨處可見的普通膠泥,經過匠人之手便可變成精美的黑陶器具,這讓眾人感嘆不已。張輝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他要永遠傳承下去。
而在周口華威民俗博物苑的展區,一些民俗農耕器具更是勾起不少游客的回憶。傳統的水車、磨盤等極具民俗風味的老物件,讓游客們重回孩提時代,找回久違的鄉愁記憶。該展區推出的“拓片”技藝展示,同樣吸引不少游客駐足。
據華威民俗博物苑創始人、周口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杜忠義介紹,拓片制作技藝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真實歷史的見證和活化石。目前,華威民俗博物苑通過老藝人傳、幫、帶和自主創新的方式,已經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傳承人。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