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19-01-20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劉彥章
小龍蝦火爆全球!雖然是全國最大,但以現在的規模,商水縣的籠網業再發展10年,也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商水網業“巧媳婦工程”如朝陽初升。
“2018年銷售強于2017,2019形勢會更好!”兩會中間,羅國昌見到記者就報喜!
成立于2005年商水縣龍巢網業公司,掌門人就是年僅38歲的省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羅國昌。這家全國最大的地籠式漁網生產企業,現已在商水縣東半縣平店、練集、黃寨、魏集、化河、胡吉等鄉鎮發展30多個分廠、40多個聯系點,帶動群眾就業近萬人。2018年實現產值1.5億元,發放工資5600萬!不僅如此,公司先后在商丘、開封、駐馬店、信陽以及我市西華、太康、西華建立分廠。產品銷往國內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湖北等10多個省區30多個沿海縣市水產公司、部分出口到俄羅斯、非洲及東南亞地區,深受中國漁具協會及海內外經銷商漁民群眾好評。
雖然發展迅速,為何供不應求?
羅國昌告訴記者,自從全國打響環保攻堅戰后,全國所有河湖水產養殖全部取締,不打藥不施肥的“稻蝦混養”勢頭強勁。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以及我省信陽市光山羅山潢川等產稻大省大縣,政府扶植大面積推廣稻蝦混養。這種生態養殖方式,稻田中先種水草,為龍蝦提供飼料,龍蝦糞肥壯稻谷,保證了產品安全。每畝稻田僅小龍蝦收入就達8000到10000元。有機稻谷產量低但價格高,效益明顯。一在浙江蘭溪、江蘇高淳、安徽的馬鞍山,我親自去過,一塊20來畝的稻田,兩個人管理足夠,但須購買上萬元的籠網。蝦稻混養,讓商水網業市場缺口迅速拉大。2018年,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水產業研究會發布,全國小龍蝦年交易額達1260億,需要配套裝備網箱產值近150億元。而占全國網業生產量90%以上的商水縣,去年總產值不足20個億。市場空間巨大。
進軍一帶一路。制定行業生產省標、國標, “中國生態漁網之鄉”金字招牌花落商水。作為領軍人物的羅國昌,立志占領行業制高點,引領行業發展航向。
羅代表告訴記者,目前,全縣生產的漁網有大、中、小20多個規格100多種,年加工成品漁網600多萬條,年創產值約近2億元。同時,本著友情協作、互惠互利、橫向聯合、抱團發展的理念,摒棄“同行是冤家”,作為全縣最大的網業公司,積極發揮自身業務廣泛、客源較多等優勢,對附近20多個規模較小的漁網場進行購銷等方面的幫扶,代銷漁網30多萬條。
為規范行業生產,2018年,羅國昌帶領全縣網業協會,積極參與威海國際漁展、廣交會、天津國際漁具展覽會等,結交天下客商。同時,洞悉國內外行情,了解市場需求及國家政策,倡導使用環保材料,引導制定市場需要的各種規格產品,參與制定出全國第一個漁網行業標準——生態籠箱河南省地方標準,已經河南省標準化研究院發布。2019年,該標準有望上升為國家標準。
2018年,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把“中國生態漁網之鄉”的金字招牌,授予商水縣。標志著商水縣,成為全國最大最集中的生態漁網第一縣!
“我剛接到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通知,邀請我和商水同業前去非洲貝寧、多哥、加納、塞拉利昂四國考察,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促進貝寧等非洲國家漁業產業尤其是漁業裝備制造業發展,開展中非漁業市場,尋找合作商機。如有可能,商水網業將走進非洲辦廠,或開展相關進出口合作業務。
從打工掙錢到承擔社會責任,羅國昌坦言,商水網業發展面臨瓶頸制約,產業升級呼喚各種高端人才!
小產業大市場!浙江義烏等小商品發展路徑,應該給我們很大啟示。如何把打火機、紐扣這樣的小產品做成世界性的大產業?如何把低層次產業提升為高端產業?商水網業應未雨綢繆。
羅國昌說,現在的商水網業因為市場缺口大,供不應求,但仍然存在散亂弱小狀況,諸如生產不夠規范,產品規格不全,質量監控不嚴,包裝及標志雜亂,銷售仍靠傳統模式或代理商,網上銷售及國際業務少,產品價格偏低,沒有進行統一整合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商水網業從大到強,都是現實制約。在行業龍頭企業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后,自己有責任把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旗幟扛起來,讓這個行業行穩致遠!為此,從產品包裝設計、統一形象宣傳、行業管理、互聯網技術人才、國際英語、海關報關及內外貿等商貿高端人才,商水網業求才若渴。
目前,僅僅商水縣生產生態籠網的企業就達336家,全縣漁網行業協會會員單位達90家。要生產出環保、優質漁民用戶都滿意的高質量國標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產品生產銷售甚至廢舊漁網的回收利用,都是很長的產業鏈條。省委省政府把發源于商水縣的“巧媳婦工程”作為經典扶貧工程大力支持極力推廣,這對商水和周口,都是個極大的機遇!
[責任編輯:馬月紅]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