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口日報
2019-01-10
記者 徐松
“兩建三扶四評”是享譽全省的“鄲城模式”,是鄲城縣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抓手。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先后十次到鄲城調研,對“兩建三扶四評”工作如此評價:“‘兩建三扶四評’是農村工作的好辦法,要堅持抓,注重典型引路,讓好辦法出好成效,造福老百姓?!?/p>
正如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所說:“開展‘兩建三扶四評’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美麗鄉村和進一步助推脫貧攻堅、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重大舉措。”
強本固基——建強基層組織、建設美麗新村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該縣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注重培養和推選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青年進入村“兩委”班子,全縣新當選的523名村黨支部書記中,農村致富帶頭人、回鄉大中專畢業生、返鄉創業者達到356人。同時,該縣投資1.33億元,新建整修村室432個、文化廣場469個,實現了村級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全覆蓋。
戰斗堡壘強起來,農村漸漸美起來。該縣2018年整合各類涉農資金5.9億元,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圍繞“掃干凈、擺整齊、坑塘清”標準,創新推行路長、河長、場長、村長“四長制”,全面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縣鄉統籌、標本兼治”原則,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建設鄉鎮垃圾中轉站19個,并公開招標4家保潔公司開展衛生保潔服務,組建3687名的保潔隊伍,建立鄉村衛生清潔宣傳員、監督員、保潔員三支隊伍,構建了政府監管、社會保潔、群眾參與“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全縣農村換新顏。
堅定自信——扶志、扶能、扶業
扶志。該縣以縣處級干部包鄉聯村帶戶、“大走訪、大宣傳、送溫暖”等活動為抓手,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在為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的基礎上,又選派縣直單位黨員干部組建工作隊進駐非貧困村,實現全縣488個行政村駐村全覆蓋。
扶能。堅持“遠”“近”結合,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功能,實現由“他扶”到“自立”的轉變。“遠”是指抓教育, 培養學子成才、挖掉窮根子;“近”是指抓培訓,送專家、送科技、送技術到田間地頭,實現貧困群眾培訓全覆蓋。
扶業。該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摘“窮帽”、拔“窮根”和實現長遠發展的第一要務和根本之策,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4家,創造就業崗位7200多個,與18300多戶貧困群眾簽訂了企業帶貧協議。全縣流轉土地面積40多萬畝,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639家、家庭農場1341家,建立特色種植養殖扶貧基地247個,帶動貧困戶19310戶穩定增收;建設扶貧車間146個,實現所有貧困村扶貧車間全覆蓋,帶動15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建立縣鄉村三級金融扶貧服務體系,發放金融扶貧貸款7.3億元,帶動貧困戶19639戶。
激發活力——評孝老愛親戶、評脫貧致富戶、評誠信守法戶、評清潔衛生戶
該縣出臺《鄲城縣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實施意見》,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評孝老愛親戶,促進家庭和諧;評脫貧致富戶,激發群眾脫貧斗志;評誠信守法戶,營造和諧社會;評清潔衛生戶,共建美麗家園。全縣召開評議表彰會議2579場次,先后評選模范代表13800多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著力構建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園,推動農村的“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同步提升。
“以‘兩建三扶四評’為抓手,找準工作結合點和著力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深化脫貧攻堅,在深化脫貧攻堅中實現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周口跨越發展、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積極貢獻?!编惓强h長李全林說。
[責任編輯:馬月紅]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