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昂
說到西華縣人大代表、奉母鎮盆李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恩,村民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他的為人:“送禮不辦事,空手事辦成。”張國恩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不求名利,不求回報,他是鄉親們眼中的好村官、好代表,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群眾滿意我滿意,群眾開心我開心。”
2014年,全國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開始后,身為盆李村黨支部書記的張國恩,多次深入農戶調研,摸查貧困人口數量,對致貧原因認真分析,與鄉村兩級干部一起制訂詳細的脫貧計劃,并幫助貧困戶實施該計劃。
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一個也不能少”的誓言響徹云天。張國恩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向鎮上主動要求:“把全鎮最困難的200戶貧困戶交給我,我盡全力幫助他們脫貧!”隨后,縣領導知道了此事,要為張國恩撥付500萬元的扶貧資金,可最終,張國恩只接受了100萬元,因為他當時的想法是:自己有能力解決的事情,堅決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說干就干!張國恩依托產業助推扶貧,充分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專業特長,注冊成立了河南佳宇有限公司,發展紅薯深加工產業。張國恩通過反租農戶土地建成了占地2000畝的紅薯種植基地,通過“農戶入股+產業扶持”模式,吸納他所幫扶的200戶貧困戶免費入股。在張國恩的經營下,企業收益可觀,200戶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實現增收2000元,目前已基本達到脫貧標準。與此同時,張國恩又主動承包了村里28戶貧困戶,主動邀請其中有勞動能力的60多人來企業務工,每人每年平均發放工資8000多元,28戶貧困戶也達到了脫貧標準。
張國恩在幫扶貧困戶的同時,不忘家鄉建設。為了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張國恩可謂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縣直有關單位和部門,多次向上級申請政策和資金。2017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張國恩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建成了群眾文化廣場和水沖式公共廁所各一座,安裝了太陽能路燈100盞,修建了小街小巷水泥路2406米。村容改善了、道路暢通了、夜晚明亮了,村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除了投身脫貧攻堅、心系家鄉建設外,張國恩還熱衷于公益事業。多年來,他堅持每年到鎮上敬老院看望老人,并送去價值近萬元的慰問品。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深入農戶家里,給大家講解涉及群眾自身利益的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農業保險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當起了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盆李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恩一干就是20年,縣人大代表他也連任了兩屆。盡管張國恩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但他卻認為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張國恩說:“下一步,我將充分發揮自身企業優勢,幫助全鎮的貧困戶增加收入,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盡全力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①6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