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盧好亮
“自從參加脫貧技能培訓班后,俺現在的腦袋可好使,也找到了致富路子,爭取早日脫貧。”10月10日,鄲城縣巴集鄉喻莊村的牛文杰興奮地對記者說。
前不久,搶抓群眾秋收人員集中時機,鄲城縣職業中專超前謀劃,發揮資源優勢,在幫扶村巴集鄉喻莊村舉辦了“精準脫貧技能培訓班”,為貧困戶送去“科技大餐”,富了群眾“腦袋”,拓寬了增收路子。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按照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于開展精準脫貧技能培訓工作的部署,為引導幫扶村貧困群眾擺脫等、靠、要思想,增強自我脫貧內生動力,鄲城縣職業中專圍繞發展產業、促進就業、激發創業的工作思路,以技能培訓為重點,從喻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篩選出106名有勞動能力和種植養殖意愿的村民,開展了為期17天的蔬菜種植、果樹栽培等精準培訓,提振貧困群眾精氣神,樹立脫貧信心,確保持久穩定增收。
為提升培訓質量,鄲城縣職業中專結合幫扶村實際,采取圖文結合的方式,編寫了《朝天椒高產栽培技術》《山藥芋頭高產栽培技術》等多類培訓教材,并聘請3名經驗豐富的高級農藝師和農業專家進行授課。為讓村民更直接、更快捷地掌握種植養殖知識,培訓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一邊學習,一邊組織到寧平鎮葡萄種植基地、南豐鎮唐橋養鴨基地、汲冢鎮天豫薯業公司、商丘寧陵萬頃梨園種植基地、亳州藥材市場等多家基地和企業實地學習,現場“取經”,并開展“互聯互通”聯誼幫扶活動,引進成熟創業模式,幫助貧困村民實現彎道超車,快速增收。
“目前,學校與商丘寧陵萬頃梨園種植基地‘牽手’,已幫助50名受培訓村民參與餐飲、垂釣、旅游創業,預計人年均增收2萬元;與天豫薯業有限公司簽約,引導部分受培訓村民進行高產紅薯栽培,預計每戶年畝均增收3000元。”鄲城縣職業中專副校長趙愛軍信心十足地對記者說,學校還組織縣農業科技專家與受培訓村民“結親”,實行“手拉手”幫扶,幫助22人開展食用菌種植,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實現了自主創業。
為確保此次培訓持續見效,鄲城縣職業中專實行“跟蹤”服務,開展一對一幫扶,規范管理受培訓村民培訓專業、職業資格鑒定、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并與省、市相關技能培訓單位掛鉤,互通信息,接受指導,聯手“會診”,及時解決村民們在就業創業中遇到的生產技術等難題,建立長期技術兜底幫扶機制,確保貧困村民樹信心、穩增收,早脫貧、快致富。
“學校舉辦此次‘精準脫貧技能培訓班’的目的是為貧困戶打造一個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升素質的平臺,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幫助他們鼓起‘口袋’,早日脫貧致富,攜手共奔小康路。”說起幫扶愿景,鄲城縣職業中專校長魏宏精神振奮。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