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韋偉 通訊員 王佳佳
統籌推進文明村、平安村、衛生村、產業富民村、美麗宜居村、黨建示范村“六村共建”,是周口市結合實際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載體。以“六村共建”引領鄉村振興,沈丘縣付井鎮突出一個總目標,穩步推進鄉村建設。
黨建引領 穩定發展
為適應黨建工作新形勢、新常態,付井鎮各行政村黨組織堅持開展“兩學一做”。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亮實績”,讓每個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先鋒作用。
群眾信任、支持,干部干事才有底氣。在付井鎮,“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高湖村黨支部堅持“四議兩公開”,定期召開黨支部會、支委會、黨小組會,保證村務公開透明,并全程接受群眾監督。群眾信服支持,村子發展向上向好。
抓黨建促脫貧,付井鎮不斷完善“三會一課”制度,明確黨員結對幫扶的目標和任務。同時堅持用人導向,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選人用人,調動基層干部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產業興旺 生活富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核心,最終要落腳到群眾生活富裕上。
培育項目、整合資源,產業扶貧促增收;擔保貸款、貼息貸款,金融扶貧補足群眾脫貧底氣;轉移就業、就地就業、安排公益崗位,幫貧困戶固定增收;光伏帶貧、基地帶貧、企業帶貧,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付井鎮總結多年扶貧工作經驗,精準把脈,理性探索。
2017年,新建扶貧車間兩個,投入使用后,接納貧困戶轉移就業100多人,戶均年增收達15000元;通過勞務輸出及中介介紹,轉移就業180人;開發增設公益性崗位25名,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
對那些缺乏勞動能力、難以自我發展的貧困戶,付井鎮推進光伏兜底帶貧,15座光伏發電站,帶動貧困戶228戶;推進基地帶貧,帶動貧困戶334戶;推進金融帶貧,采取“企業貸款、政府貼息、農戶收益”模式,帶動10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根基。
2017年,付井鎮新建村室17個、文化廣場8處、標準化衛生室32所,新修道路11條,長21公里。31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添置健身器材96套;農村生產用電、生活用電實現全覆蓋。
“不讓一戶貧困戶在危房里奔小康”,付井鎮嚴格實施危房改造工程和“六改一增”項目。2017年,全鎮危房改造231戶,投資301.34萬元,“六改一增”項目完成435戶,投資預算174萬元。
生態宜居穩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也在持續前行。
通過組織風趣幽默的曲藝、小品等文藝會演,開展“最美村民”“好婆婆”“好媳婦”評選及推進文明禮儀、傳統美德、民風民俗、惠民政策文化墻建設等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氛圍。
治理有效 全面創新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付井鎮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群眾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途徑和方法,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會矛盾化解體系,做到逐點、逐線、逐片落實巡防力量,防范案件發生。
“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在付井鎮楊莊村,每天晚上都會有這樣一支隊伍,四五個人為一組,手臂上戴著印有“治安巡邏”字樣的紅袖標,走遍村里的各個角落,開展安全排查工作。他們是鎮村組織的夜巡隊伍,更是老百姓口中的“安全衛士”。
付井鎮通過治安巡邏、共創“平安家庭”、預防未成年人溺亡專項治理、嚴打整治“百日會戰”等多元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封堵社會管控漏洞,整治社會突出問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努力實現全鎮社會穩定、治安平穩、秩序良好。
同時,通過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月、消防安全宣傳等活動,增強群眾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綜治工作的積極性。
“我們將深入開展‘六村共建’,推進農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庭院美’向‘村莊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該鎮黨委書記周德志說。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