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劉志剛
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難的一道關卡,只有去除“病根”才能拔掉困難群眾的“窮根”。鄲城縣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建立鄉級愛心門診,實施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真正做到了讓群眾看病少花錢、不作難。
鄲城縣寧平鎮陳堂行政村村民牛鴻頂,今年已經78歲高齡,由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時常需要住院治療,醫療費用成為了老人最大的一筆支出。但是,讓牛鴻頂老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次住院治療竟然沒花一分錢。
看病不花錢?這得益于鄲城縣推行的困難群眾愛心門診就醫制度。針對建檔立卡困難群眾就醫難題,該縣在全縣19個鄉級衛生院都開設了愛心門診,實施先就醫后結算一站式綜合報補制度,讓困難群眾看病不再為錢而發愁。
鄲城縣衛計委主任付登霄告訴記者,群眾過去形象地說來回幾百地,掛號用三天,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說明了出外看病的不容易。可以說是既花錢又費力費時,現在全縣推行愛心門診、進行分級診療,就是要朝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努力,讓貧困農戶和群眾就醫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都大幅降下來。
把病人留在當地,讓群眾的醫療費用支出降下來,該縣對所有鄉鎮衛生院、488個村級衛生所升級改造,并選派縣級醫療機構骨干醫務工作者下沉坐診,全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今年已有151名具有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分赴19個鄉鎮衛生院和所有村衛生所坐診、帶教,不僅讓病人在家門口就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而且為鄉鎮衛生院帶出了一批業務骨干、提升了診療水平,激發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活力。
為了讓群眾看病少花錢,鄲城縣規定在縣、鄉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住院治療報銷比例提高10%、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金額上限由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九種大病”實行民政醫療救助,年上限由1萬元提高到2萬元。同時,減收參保費每人30元、減收大病醫療保險起付線50%、減收門診檢查費40%、免收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補起付線。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為困難群眾每人購買60元大病補充保險,按照省、市、縣“334”比例進行兜底;針對“九種大病”人口常規治療合規醫療費用,經各種報銷、救助后,對自付部分由縣級財政進行兜底。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