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神劇泛濫:出品方想歪招搏出位
????經歷了前幾年各路抗戰神劇熱潮后,去年的抗戰劇總算轉入了一個平潮期,未再驚現手撕鬼子、手雷炸飛機等離譜奇觀,然而整個抗戰劇的創作也陷入了一個瓶頸。除了《紅高粱》這種傳奇劇賺了個盆滿缽滿,并沒有出現標桿性的佳作。今年時值抗戰勝利70周年,可以預感一大波抗戰劇正在等待播出,那么抗戰神劇會否卷土重來?近日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的一番講話,為今年此類劇播出指明了風向。
????田進的講話分四點,簡明扼要。首先強調:“中央電視臺和全國省級衛視要按照統一部署,統籌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電視劇的創作生產和播出工作。”對制作行業透露的信息是,別急,抗戰劇今年還是有大好機會的。其次“中央電視臺要發揮國家大臺的作用,率先垂范,早著手,早準備,特別是跟進和抓好幾部重點抗戰題材電視劇的播出安排。”換句話說,只需在已生產的抗戰劇中優選幾部重點戲即可,不必上量。那么什么樣的抗戰劇將會得到厚愛?田進指出:“全國省級衛視尤其是影響力較大的重點電視臺,要把握節奏,在宣傳紀念期安排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抗戰劇的播出。”言外之意,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體合一的作品將是今年抗戰劇的贏家。至于這個觀賞性是怎么樣一個尺度,田進把門檻說得再明白不過:“要把好內容導向關,寧缺毋濫,對過度娛樂化的劇不得發證。”也就是說,手撕鬼子一類的抗戰神劇將被擋在閘門之外,今年不會再出現。
????這番講話出自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題材電視劇播出工作部署會,對于各電視臺的選片和工作部署來說是及時雨,對于早已膩煩了抗戰神劇的觀眾來說也是利好消息。但對于抗戰劇投資、制作和發行公司來說,卻可能是個晴天霹靂,意味著一大波不符合標準的抗戰劇將被打入冷宮。這番指令能早一些發布就好了,畢竟制作不像選片,關起門來一合計,幾天就搞定。電視劇的創作從研發到劇本,再到制作和發行,起步就是一兩年的周期。當然話說回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體合一的作品永不過時,只要制作方奔著這個方向走,也不至于被擋在門外。
????前幾年抗戰神劇的涌現,原因之一是正劇站不住腳,拿不出《生死線》那樣的高質量作品;其次是有些題材受限,讓一大波迷失的熱錢都躲進了相對安全的抗戰劇領域,作品一多,出品方多想些歪招來搏出位,于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的夸張手法層出不窮,這些其實本身也是創作盲目的一種體現。像去年熱播的《紅高粱》《二炮手》《大刀記》等抗戰劇,雖未淪為抗戰神劇,但在創作上依舊未擺脫桎梏。抗戰劇正劇太少,一味追求娛樂依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如果有關部門對劇作也能夠像對電視臺工作部署會那樣,提前指導疏通,留出一兩年的時間給編劇重起爐灶,抗戰神劇也不至于泛濫成災。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